时间:2022-04-14
每年四月,古都洛阳,一朵牡丹花,香艳一座城。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盛况空前,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观赏牡丹,真是应了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牡丹文化节延迟明年举办,可洛阳人春日里赏牡丹的习俗又怎能改变?线上预约、健康码、安检、测体温、戴口罩入园赏牡丹+“云赏牡丹”一系列防疫措施,春日赏花游园活动有序开展。
今天我们不妨从古博馆藏壁画中看一看春日里牡丹开,古人在干啥?
这是一座2012年出土于济源的明代壁画墓。墓葬是用三合土材料砌筑的单室墓。三合土就是白灰、土和其他材料如碎石、碎砖、瓦片瓷片等材料混合而成,这是宋明时期一种新出现的浇筑墓穴的方法,解决了墓葬易于受潮而影响坚固性的问题,增加墓葬的密封性、整体强度和防盗性能,是研究古代墓葬建造技术、安全性能的重要资料。
根据门楣上的文字题刻和出土字砖记载:墓葬是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3月开始兴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12月19日埋葬,是一夫一妻一妾合葬墓。墓室共有五幅壁画,总面积33平方米。
在墓室西壁绘制的是:在雕栏曲径、假山嶙峋、牡丹盛开的游园中,一男子头戴巾帽,巾帽是明代职官、儒士的便帽,一般平民也可以佩戴,身着宽袖盘领袍服,腰系革带,左手端高足碗,身旁妻妾陪伴,面前画案上摆放砚台、笔山架和画笔、一捆纸卷、一摞书册。两侧六名女子或托盘,或捧书册,或托画轴,或托钟盂,或执乐器,静立听候主人吩咐。男子身后是一幅未完全展开的巨幅画卷,如同屏风一般。
南壁背景为海上日出的屏风,7名女子身着不同颜色的大袖衫或长袖衫,披帛,长裙曳地或敲盏、或弹琵琶、或拍板、或吹箫、或击鼓、或弹琴;
北壁背景为工笔海水、海岛、树木、云雾的屏风,6名女子分别在弹三弦、击掌合奏、吹笙、敲方响、吹笛、拍手鼓;这种纯器乐合奏艺术就类似于今天的音乐会。
南北两壁上的十二名女子组成的团队,是明代非常有名的家乐。家乐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满足家庭娱乐而私人畜养的乐舞班子,它与宫廷乐、民间乐构成了中国文艺演出的三种形式。家乐按性别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家班女乐”由女性组成的家班,一种是“家班优童”由男性组成的家班,还有一种男女兼有的职业优伶“家班梨园”。女乐在明代以后频繁的使用在士绅阶层,就是私家歌姬。一部较完整的女乐一般有12人组成,训练是女戏兼歌舞乐器,通常在厅堂或船舫,专供少数人使用。
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三幅人物壁画的背景上都有牡丹花,说明这正是四月牡丹盛开时。春日里,牡丹开,墓主人携家人在景色秀丽的游园中一边欣赏着纯器乐演奏的音乐会,一边闻着花香,饮茶作画,一幅惬意闲适的生活场景跃然而出。正是生前的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经历给墓主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主人才将这个美好瞬间绘制下来,永远保存在墓葬——这个身后的居所中。
这三幅壁画组成的场景,恰如今日洛阳城大街小巷,大小游园中,花簇旁,亭廊下,家人们、朋友们三五围坐,赏花聊天。
看到古人在牡丹花开的春日里的雅致生活,惟愿疫情速速退去,每一个春暖花开日,和古人一样到郊外去、到游园中赏花、饮茶、作画、听音乐.....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