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 古代孝敬母亲的孝子故事

时间:2022-05-08

母亲节的来历

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后17世纪中叶,节日流传到英国。美国的母亲节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年-1948年)发起,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国母亲节的象征。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古代孝敬母亲的孝子故事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母亲节”这一节日的,但受儒家文化影响,历朝历代都以孝治天下。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很孝顺父母,是可以被推荐做官的,这叫“举孝廉”制度。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以孝为中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是诸德之本,国君可以用来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来立身理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孝道,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在古人看来,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典型的孝子故事。元代郭居业编撰了一本《二十四孝》流传至今,这些孝子故事在墓葬中经常出现,因为后世子孙为父母营建墓葬,就是对父母行孝的具体表现,在墓室中雕刻或绘制孝子故事,尤其是那些“孝感动天”的孝行故事,一方面是标榜墓主人的人品高尚,另一方面是要借助孝行故事“通于神明”,达到灵魂升天的目的。

bf48b4f1091781e3edac9b63c19b28bc.jpg

关林钢厂医院北宋砖雕墓



19b3ffca098b6d9245039dfb7984d847.jpg

宜阳仁厚北宋壁画墓


bb5eefaed73598b1a56777b5c9d67eca.jpg

北宋砖雕孝子图墓


在众多的孝子烈女故事中,孝顺母亲的故事占据大多数,比如郭巨为母埋儿,王裒闻雷泣墓、孟宗哭竹、王祥卧冰求鲤、蔡顺拾葚异器、陆绩怀橘遗亲、江革行佣供母、闵子骞芦衣顺母、曾参啮指痛心、汉文帝亲尝汤药等。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洛阳、流传久远的的孝子故事——王祥卧冰求鲤。

d77cdd27070bf86951825a792db2f5ff.jpg

北宋砖雕孝子图墓中的“王祥卧冰求鲤”


409f2967a27938987def30e0d4e51e47.jpg

关林钢厂医院北宋砖雕墓中的“王祥卧冰求鲤”


ef21e0441b5a705ac1bbc0a3c4929c3a.jpg

宜阳仁厚北宋壁画墓中的“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原文是: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王祥在历史上确有此人。据记载:王祥(185年一269年),字休征,琅琊临沂人。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寿终八十四岁。人们传颂王祥的诗歌: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的卧冰模。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2008年,新安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老井村王祥祠堂附近发现了一方“晋太保孝王祥之碑”,右下方刻有“至正三年五月河南府路总管梁宜、达鲁花赤伯答罕等立石”小字;左下方刻有“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书”小字。碑阴面有古诗一首:“为母卧冰希世有,龙天遗鲤感精诚。寄言天下为人子,永继王祥万古名。”据专家研究,“至正”为元顺帝时的年号,伯答罕、崔帖谟尔普化都是蒙古人的名字,因此,此碑应是元代官府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所立。这说明,早在元代,官府就在洛阳为王祥立碑了。

51bbe90e9102b6631d7acabfbf2d2124.jpg


洛阳新安县老井村,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是王祥的后代,对卧冰求鲤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在这里,有一条河叫王祥河,据当地人说,这儿就是王祥卧冰的地方。虽然河水已经干涸,但王祥的故事仍然在周边口口相传着。据此推测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新安县。另外西晋的首都是洛阳,而王祥在西晋都城担任太保等职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故事:

王祥早年丧母,后娘朱氏待他不好。特别是朱氏生了个男孩以后,对王祥就更加刻薄了。继母整天把重活指派给王祥干,王祥尽管非常卖力,但是,十成有一成做不好,她不是打便是骂,并且还经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长了,父亲对王祥也讨厌起来。

尽管这样,王祥对父母还是和以前一样孝敬。在父母面前恭恭敬敬,干活非常勤快。二老有病,他衣不解带,守候床前,煎的汤药端去时自己先尝尝是否烫嘴。后娘好吃炙黄雀,王祥便时常去逮。家里有棵苹果树结了果,娘让他好好看护,他从来不出差错。有回刮大风下暴雨,王祥浑身淋得透湿,抱住树不让摇晃,生怕果子落了母亲心疼。王祥如此孝顺,以德报怨,朱氏还总觉得不是自己掉的肉贴不到自己身上。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得了病,她为了整治王祥,故意对王祥的父亲说,想吃村边河里的鲤鱼。王祥听见后便于第二天顶着寒风来到小河边。十冬腊月天气,小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莫说用脚踩,就是用石头也砸不开。怎么逮鱼呢?王祥穿单薄的衣服,坐在冰上哭起来。

他哭了一阵,突然发现自己屁股下的冰稍微化了一点,王祥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不一会儿便被冻麻木了。就在这时候,突然听到天空中轰隆隆一声巨响,一条火龙从天而降,卧在王祥卧冰的河边。那火龙吐出的火把岸边的土都烧红了,河里的冰也溶化了,王祥也被暖醒过来,于是他便提着两条鲤鱼回家了。

继母吃了王祥提来的鲤鱼,却不见病情好转,又连着让王祥卧冰二次,病情更加重了。有一天晚上,王祥的继母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小孩从她身上钻出来,对她说:“你儿子为你卧冰求鱼,你却本性不改,百般虐待他,如果继续下去,叫你性命难保,你如果能改恶从善,吃几只黄雀肉,病可自解。”说完那小孩就不见了,继母也被吓醒了。想想她平时对王祥百般虐待的情况,心里又悔恨,又难过。她又看见王祥穿着单薄的衣服,躺在木板上发抖,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忙拉起被子,给王祥盖上。

从此,继母象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打那以后,继母辛勤操持家务,又让王祥去读书。王祥非常聪明好学,长大以后,当了大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祥孝敬继母的品德,把他卧冰求鲤的那条小河,取名叫王祥河。


今天我们再次重温古代的孝子故事,是希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顺父母,尊老敬老,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母亲节,祝福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