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砖雕孝子图墓

时间:2022-07-05

1984年发现于洛阳市涧西区耐火材料厂,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等四部分组成。甬道由小砖砌券,拱顶,高1.4、宽0.8、进深0.36米。墓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2米。四角砌倚柱,柱头上砌转角斗栱,四壁上部正中另砌有补间斗栱。斗栱以上部分为八角形,砌砖逐层内收,叠涩而上,每三层之上有一层砖斜着摆放,砖角外突,形成牙子,状如锯齿,共有六层,至墓顶中心收成八角小平顶。墓室后壁正中砌版门,左右壁为八扇并列对称的格子门。格子门的裙板均雕柿蒂纹,串腰为素面,障水板雕牡丹、菊花或六瓣草花。后壁和左右壁的斗栱间各镶砌两块浮雕孝子图方砖,共六块,分别是曹娥、董永、鲁义姑、丁兰、孟宗、王祥。正对墓门砌一棺床,棺床正面雕有花卉和狮子。

孝子烈女故事,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魏南北朝时期。秦以前就有《孝经》传世。“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向为历代封建统治着所重视,是宫殿、屏风、祠堂、葬具上流行的装饰题材,如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长庆东汉郭巨祠、河南登封东汉少室阙、洛阳北魏石棺等都刻有孝子故事。到了北宋,由于统治阶级期望进一步强化封建宗法关系,孝子故事极度风行。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大量以砖雕、石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的孝子故事,其中以出土于洛阳的张君石棺最具代表性。元代郭居业编辑《二十四孝》一书,它以宋代以来流传的众多孝子故事为基础,遴选其中的二十四个孝子为典型。此后,“二十四孝”就约定俗成,沿袭至今。